4月21日,甬舟高速西堠门大桥桥面上,多台运料车源源不断地将沥青混凝土运抵现场,摊铺机将一车车混合料摊铺到钢桥面上,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来回穿梭,将沥青混合料碾压平整。迎着正午的阳光,沥青摊铺料温度高达175度,40余名工人挥汗如雨,紧张有序忙碌着。随着钢桥面最后一米沥青摊铺的完成,西堠门大桥宁波方向主车道钢桥面结构性修复工程按原定计划顺利完工,这是继2021年西堠门大桥单层铣刨回铺试验段成功以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钢桥面铺装层结构性修复。经现场检测,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西堠门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投入运营,主桥为两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650米,建成时为世界第二、全国第一大跨度悬索桥,是舟山对外的重要通道。经过13年的运营,车辙、裂缝、鼓包、坑槽等病害凸显,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经过前期筹划和缜密部署,西堠门大桥钢桥面结构性修复工程于4月11日正式启动,施工长度1200米,投入工程技术人员和养护技术工人约40人、机械设备30余台。钢结构桥面修复工艺多且复杂,对施工时间的控制以及气温等要求很严格,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本次施工采用“原有桥面铺装铣刨、下面层红外线检测和人工检查治病害、涂布环氧粘结层、摊铺高粘高弹sma10混合料”的方案。“该项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施工快捷,封道时间短,交通压力小,综合养护成本低。”舟山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序多,为此,舟山管理中心专门抽调了一批技术骨干组成施工团队,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和进度关。在施工过程中,保持连续、流水作业,各环节无缝衔接,抢抓工期、抢抓好天气,缩短施工时间,并积极推行试验路段首件制,执行巡视旁站、工序交接验收和第三方质量试验检测制度,全程对各施工工序进行及时掌握、质量监督、科学采集数据和正确评价。同时,由于施工占道影响,对可能会出现的车辆缓行情况,舟山管理中心联合联系高速交警、路政进行交通疏导,确保施工期间道路通行安全。
此次西堠门大桥钢桥面结构性修复工程的完成,不仅大幅提升了桥面行驶的舒适性,确保了大桥的安全畅通和平稳运营,同时也保障了大桥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为“百年大桥”基业保驾护航。(赵白璐、徐洪科)



